0%

高分子材料强度及破坏行为

《高分子材料强度及破坏行为》 傅政 –读书笔记

绪论

高分子材料的破坏特征

破坏过程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多层次过程

微观损伤($10^{-10}m$)

分子链末端的凝聚体、数根没有缠结分子链间的空穴、缠结的分子链、分子链束沿应力方向取向的部分等。

细观损伤($10^{-6}m$)

  • 由微观损伤发展与汇合成的空隙、微裂纹。
  • 多相材料中的异质界面损伤。
  • 加工成型过程中由于工艺、机械、温度、湿度或各种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的银纹、瑕疵、微孔、杂质和其他缺陷等。

破坏过程具有松弛特征,对时间(速度)、温度由强烈的依赖性。

破坏过程是逐渐发展的、不可逆的耗能过程

破坏过程伴随物理化学现象

  • 电子激励现象。高分子材料在力、热、声、光的能量作用下,可以产生电场或磁场。如:在外力作用下,成后复合的高分子主链化学键具有亲电子的能力,在破坏过程中发生电子迁移运动而产生受激电子。

  • 力化学反应。 高分子材料在破坏过程中,由于化学键的断裂而产生的自由基和离子等活性中心,在空气、热、光等环境中将导致裂解或结构化反应。特别是在动态破坏过程中,比如橡胶的疲劳过程等。

  • 银纹化。 在较高的应变下,许多高聚物会由于“空化”而发生变形,形变区域呈现白色,称为应力白化(内部银纹化)。

高分子材料的应力-应变行为

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

高分子材料的力学状态实际上是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。

非晶态高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力学状态,玻璃态、橡胶态、黏流态。

  • 玻璃态:只有较小的运动单元(侧基、短支链等)可以运动。
  • 橡胶态:链段运动被激发。拉伸时,分子链从卷曲的线团构象变为伸展构象;外力去除时,分子链通过链段运动恢复到原来的卷曲构象,宏观表现为弹性回缩。(高弹性)
  • 黏流态:整个分子链运动,宏观表现为不可逆的黏性流动。

处于玻璃态、橡胶态、结晶态的高分子材料可以视为弹性固体材料,可以利用固体力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。

屈服和银纹化

对塑性材料,其使用极限是屈服强度。

高分子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微开裂,但这种微开裂并不是真正的裂纹,其内部由高度取向的高聚物纤维束和空穴组成,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性,称为银纹化现象。

屈服和银纹化是材料破坏的前奏。

屈服

高分子材料一般使用真应力-表观应变描述其屈服行为。(由于其屈服后变形很大。)

应变硬化:分子链取向引起模量和拉伸强度提高;对结晶高聚物可能是因为应变诱发再结晶。

屈服点的确定

  • 显而易见的屈服点
  • $\sigma_{0.2}$
  • Considere作图法(p25)

高分子材料的强度理论

影响高分子材料强度的因素

交联:通过化学反应使分子间的共价键相连接,形成网络结构,从而使材料的强度增加。
支化:高分子材料的支链

  • 化学结构
    • 主链结构
    • 取代基
    • 支化和交联
  • 分子量及其分布
  • 结晶和取向
  • 温度和形变速率
  • 填料和增塑剂
  • 应力集中物
  • 环境因素

高分子材料的断裂基础

断裂力学研究裂纹扩展的两种方法:应力法和能量法。

裂纹类型:张开型、滑开型、撕开型

线弹性断裂

适用于应力-应变遵循胡克定律的断裂行为。如果高分子材料的裂纹尖端塑性区很小,且不改变整体材料的线弹性行为,也可以用线弹性断裂理论。

对一个确定的裂纹,裂纹尖端的应力场与应力场强度因子有关($K_I=\sigma\sqrt{\pi a}y$)

裂纹开始扩展时的应力场强度因子为断裂韧性$K_{IC}$

非线性断裂及表征

适合延性塑料、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的应力-应变曲线是非线性行为。

J积分

应变能积分。

冲击破坏和塑性增韧

韧性:材料破坏前吸收外加能量的能力。

纤维增强高聚物的强度与破坏

纤维增强高聚物的结构与损伤特征

纤维起到骨架作用,相当于混凝土中的钢筋的作用;高聚物是基体,把纤维粘接在一起,同时在纤维间传递和均匀载荷,从而充分发挥增强纤维的强度性能。

短纤维增强材料的应力分布和增强机理

影响短纤维增强效果的因素

短纤维的长径比、用量、取向状态和表面预处理等

  1. 长径比
    临界长径比是指能够发挥短纤维最大强度所需的最小长径比。一般短纤维长径比60~120,长径比过大,纤维易缠结,影响复合效果。
  2. 取向程度
  3. 预处理
  • 偶联剂:连接基体和纤维

  • 表面涂层:涂敷在纤维表面,改善纤维与基体界面的物理化学反应。

  • 表面氧化:增加纤维比表面积

  • 表面气相沉积:改善纤维形态

  • 低温等离子处理